IG 洞察報告怎麼看? 一次解讀IG洞察報告的各項數據,建議收藏

IG 洞察報告怎麼看? 關於IG 數據總整理

目錄

    當我們在IG上發布貼文或是開始打造個人品牌時,應該如何確定自己的受眾是誰?又該如何從數據中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偏好?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吧!

    1 IG 洞察報告怎麼看

     IG 洞察報告只有商業帳號可以使用,如果想看到 IG 洞察報告,必須先將帳號轉換為商業帳號或創作者帳號。先在個人檔案進入「選項」>「切為商業帳號」,接著與Facebook粉絲帳號串接。之後你就可以看到洞察報告了。目前隨時可以切換回個人帳號。只要在「選項」>「切換回個人帳號」就可以了。

    2 IG 洞察報告能看到什麼?

    IG 洞察報告分為兩個部分「總覽」與「你分享的內容」

    「總覽」:了解整體的社群概況與粉絲樣貌;
    「你分享的內容」:貼文、限時動態、Reels、影片、直播與廣告的成效數據

    3 各項指標怎麼解讀

    3.1 Like(按讚)

    它可以當作使用者的回饋,表現出「我已經閱讀了這篇貼文」的意思。如果網友認為該貼文很有趣、與自己息息相關,Like數通常會越高。因此,從受眾的角度來看,Like數可以反映出使用者對該貼文內容的喜愛程度。

    3.2 Comment(留言)

    用戶對該貼文的互動程度通常會反映在留言數量上。但留言的內容才是更重要的指標,如果一個IG帳號發布了一則抽獎貼文,而該貼文下有大量的留言,這是否意味著這個帳號的宣傳效果很好呢?

    3.3 Share(分享)

    在IG上,分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交行為,可以增加你的品牌曝光率和影響力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分享數量的多寡並不能代表品牌的影響力,還需要綜合其他指標來評估品牌的影響力

    3.4 Save(儲存)

    儲存貼文是一種很強有力的指標,因為這表示受眾認為該篇貼文值得保存以供未來檢索和觀看。在美妝、室內設計等流行性產業尤其重要,因為這等同於使用者認為該篇貼文很棒,值得作為參考。

    3.5 Profile visit IG帳戶流量

    指使用者前往IG帳戶首頁查看更多內容的行為。

    3.6 Reach(觸及率)

    觸及率讓我們了解有多少「人」接觸到該廣告內容。

    4 強互動與弱互動指標

    透過觀察不同貼文產生的互動數據,可以幫助我們了解IG受眾的行為思考,因此在實務上通常會將互動數據分為「強互動」和「弱互動」兩種類型。

    4.1弱互動

    「弱互動」指的是「讚」這個互動指標,因為其不能夠代表受眾分析的實質含義,僅能表達該貼文內容的有趣程度。

    4.2強互動

    「強互動」則是指使用者意圖較明確的互動方式,如「留言」「分享」「儲存」。

    5 Instagram 受眾分析中「曝光」的分析方式

    在 Instagram 的受眾分析中,曝光可分為兩類,分別是「可控的曝光」和「不可控的曝光」。

    5.1 可控的部分

    「可控的曝光」部分是指帳號經營者所能掌握的部分,包括「主題標籤」和「其他位置」的優化。其中,「其他位置」主要指的是站外曝光,例如在其他網站或部落格中插入 Instagram 的貼文資訊。而「主題標籤」則需要聊到「主題標籤的金字塔理論」以及 Instagram 使用者的探索行為。

    主題標籤的金字塔理論

    主題標籤的金字塔理論是指隨著主題標籤的越來越細,能夠更精確地傳達消費者想要尋找的內容。例如「#台北美食」、「#台北大安區美食」和「#大安區鹽酥雞」,就是金字塔理論的核心。只要能夠準確傳達消費者想要知道的內容,便能夠產生商業價值。

    Instagram 使用者的探索行為

    Instagram 使用者的探索行為是根據主題 Hashtag 來進行探索,因此帳號經營者應該注重 Hashtag 的選擇和使用。

    5.2 不可控的部分

    相對於「可控的曝光」,大部分的曝光是不可控的。Instagram 公司使用演算法來掌握曝光,因此帳號經營者們對此無法直接影響。要獲得良好的曝光數據,需要回歸本質。

    張貼留言

    較新的 較舊

    Featured Posts

    Featured Posts